由于地板最早从台湾、香港和国外被引入中国,最早进入深圳市场,于是深圳率先拥有了地板厂,而且后来发展极为迅速,成为全国的地板基地,曾经出现了内地商家竞相到深圳来购买地板、从深圳把货发往全国各地的繁荣时期。而今,深圳地板行业已是风光不再,目前许多地板企业老板和大大小小的商家都普遍反映目前地板市场难做,本该是地板的旺季却一点也旺不起来,是深圳地板市场太过饱和,还是深圳地板市场步入“冬眠期”? 无论哪种,就目前而言,纵观整个深圳地板市场可以发现,其未来陷入了一种发展瓶颈。
行业门槛低,商家云集
当地板行业在深圳迅速崛起的同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地板行业的技术含量低,门槛进入太容易。开一个地板店只需要2到3万元,在店内摆上几块板子就可以做生意,此外,有些商家还可以到本地的一些小型加工厂或者别的地方去提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深圳的小型地板加工厂和各地板代理商众多,可以为商家提供充足的货源。而在内地就不同,因为地板厂较少,商家投资巨大,必须拥有自己的仓库来囤积大量的货物,以备市场所需。巨大的投资限制住了一些缺乏资金的从业者加入,使内地的地板市场相对压力少一些。
在深圳,由于有飞速发展的经济做支撑,大量的装饰材料城不断开业,加上商家的大肆炒作和招商,使一些外行人士过于乐观,误以为地板等装饰行业利润丰厚,于是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就匆忙上马,纷纷加入到地板行业中来。
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懂地板的装修技术,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专业的装修师傅,结果可想而知。入行后才知道,原来地板行业并不是想像中那么容易,市场竞争残酷无情。由于从业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势必会影响到地板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大量装饰材料城的纷纷开业,也烧热了一部分地板企业的头脑,使他们在决策上缺少了理智,多了一份盲从心理,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是担心如果自己不跟进卖场的步伐,惟恐别人抢了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市场份额扩大,挤占自己的生存空间,被同行慢慢挤出本地市场;而一旦大量跟进,投资势必增大,开销增多,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和行业的不景气,自身压力也会加大。
地下加工厂搅乱市场
由于行业发展所展现出来的良好前景,同时地板行业自身所具有的低技术、低门槛等硬伤决定了大批地下加工厂的猖獗, 他们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也没有明显的标志、厂址,一般开在非常偏僻的地方,专门为一些大厂和一些商家加工、制作地板的加工厂。
地下工厂相对那些规模小,但还有自己牌子的地板企业来说对市场更具有危害性,也成为违反行业职业道德的一大隐患。这些工厂只满足于自己的赢利,对新事物反应迟钝,大局意识不强,没有为行业健康发展负责的精神和意识,更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做强做大的宏伟计划和构想,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不强,只要市场上出现什么新款式,哪种地板卖得好,就立即模仿生产。地下工厂的存在扰乱了深圳地板市场的正常秩序。
诚信缺失,虚假消费
在深圳地板市场,不少商家为了走量,就利用消费者对地板知识的缺乏和防备心理不强而采用了一些虚假宣传手段,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长此下去必将加速行业的诚信危机,影响整个地板行业乃至整个装饰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当前深圳地板业来说,最重要、最明智的选择是诚信经营,惟有诚信经营才能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感情,增进相互间的信任,才是企业和商家生存及良性发展的根本之所在。
贴牌折射厂商尴尬
如今,在深圳的地板市场,贴牌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是深圳地板行业竞争激烈、利润日益微薄、房地产持续高涨、行业缺乏创新等因素造成的产物。
深圳地板企业在全国地板行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弱,虽然前几年曾有不少深圳的地板企业到北京、西安等地寻求发展,但由于经营不善、对市场调查了解不够,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和内地消费者因为消费观念不同对地板认识不足等种种原因,最终都先后退回了深圳市场。由于很少为经销商提供快捷的销售模式与销售渠道,现在深圳已经很少有品牌能走红全国市场了,相反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省的地板企业却做的风风火火。
贴牌生产折射出深圳一些地板企业和商家的尴尬和无奈,想发展却无法打破僵局,想创新却没有实力和技术,想改革却没有良好的机遇,想做大做强却缺乏过人的胆识与谋略,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做贴牌勉强维持局面。因为对于一些商家来说,做贴牌市场风险小,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又有现成的技术和样板可循,投资少,利润相对丰厚。而正是一味的模仿抄袭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使得深圳的地板企业没有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又缺乏合作精神和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负责的精神,开拓进取精神逐渐丧失,已经越来越多地沦为地域品牌,有实力的企业也选择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深圳地板市场的蜕化,反映出深圳在多元化时代,优秀人才、良好的合作伙伴,把握和利用商机,以及先进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