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属辽东半岛的沈阳与大连在地板市场的表现与内陆并没有太大差别,受国内消费大环境的影响,08年表现并不抢眼,市场疲软,需求不盱。但是,在分析市场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到双重解读:一是要看到市场不景气的一面,二是要看到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很多人只看到市场的疲软,而忽略了在疲软背后隐藏着的市场发展趋势:在沈阳,厂家直营模式的成功运作;在大连,成熟市场机制下的科学经营等等都为地板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向构画出了美丽的蓝图。
沈阳,因地处古沈水之北而得名,现为辽宁省的省会,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另外沈阳还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因其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沈阳的各行业发展情况,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自清朝创立以来,东北地区便被作为“龙兴之地”被封禁起来,禁止开发,因此东北三省的森林资源得以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后便成为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地,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实木地板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很早便成为我国实木地板的生产基地,同时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木地板对外出口的桥头堡。但在早期,地板主要流向国际市场,国内则因受限于民众低下的购买力而没有形成真正的地板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东北只是一个地板制造基地。改革开放后,沈阳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因特殊原因并没有赶上改革的步伐,直到96-97年间,面向国内消费者的地板销售市场开始在沈阳出现,但实木地板过高的价位使地板的平民化步履维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强化复合地板的研发成功,沈阳的地板市场在2000-2005年间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后便进入市场平稳期,从2007年开始,市场销量增长开始减缓,进入2008年后,地板销量普遍下滑,沈阳地板市场在国内整体地板行业的“洗牌”风潮中进入了“低迷期”。
随着“长三角”地区新的地板制造集群的兴起,东北尤其是沈阳这个早期的地板生产基地面临着新的考验,而在基层市场,各品牌之间的竞争正日益白热化,各品牌和商家为提升销量、抢占市场绞尽脑汁,各出奇招。经过对市场的大致走访,目前的沈阳地板市场主要显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一、厂家直销店比例不断上升
在沈阳市区的各地板集中销售市场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以往专卖、代理的地板销售店模式虽然仍是目前基层地板市场的主要模式,但一种看不见“老板”的店面正越来越多,这些店大多装饰比较豪华,表面看来跟其他店面并无明显区别,但走进店内交流后就会发现,这些店面都没有老板,大多只设有几个统一着装的店员、导购员,少数会有一个店长或销售经理,这些人大多比较专业,对地板基本知识到安装、维护甚至木材的知识都了解得很深入,这就是在沈阳地板市场日益增多的厂家直销店。在直销店模式中,员工都由厂家直接派驻,都经过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销售人员的素质;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模式由于省去了中间代理商这个环节,减少了成本,可以在价位上占到一定优势,可以更加有保障。目前沈阳地板市场的直销店大多数为沈阳及周边的厂家所设立,外地品牌不多,直销店模式对于处于品牌创立期的本地地板品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是厂家直接派驻人员,可以使品牌宣传和营销策略得到最大程度的贯彻。不过缺点也是有的,那就是直销店员工多为厂家派驻,而其他专卖店、代理店则多是老板看店或是老板亲自出马“跑”销量,另外,老板大都是本地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脉关系增加销量,建立“口碑”,而直销店在这一点上并不占优势。
二、外来品牌占据高端市场,本地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红星美凯龙、百安居、居然之家等在目前沈阳卖场中是属于高端的,入驻这里的品牌多为实力雄厚的地板企业所生产,售价也相对较高,主要消费群为富裕人群,通过走访后发现,以上各高档卖场中的地板品牌中本地品牌并不多见,更多的是来自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甚至是国外的品牌,店面也大都比较豪华,有的店面甚至有二、三百平方米,这在卖场中已属于较大的店面了,最小的店面也有八十多平方米。这些地板品牌也并不完全是知名品牌,有些是以前专做出口业务,出口形势恶化后转做国内市场的,出口业务使这类企业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和生产实力,因此在国内市场中多走高端路线。高档卖场管理规范也是外地大品牌选择入驻的原因,当前的地板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而这些高档卖场则都有严格的市场管理规定,另外高档卖场也给人一种安全感,尤其是对于富人来说,花钱买个放心,更买到了档次,而入驻这些高档卖场的费用也是不菲的,因此对于大多仍处于品牌创立阶段的沈阳本地品牌来说,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必要性也不是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