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对外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实木地板制造基地形成时就把眼光瞄准了国外,但由于品牌优势不明显,主要以OEM为主,旺盛的国外需求也使得沈阳乃至东北地板制造业失去了品牌建设的动力,当南方各地板基地大力抢占国内市场时,东北的地板企业仍然满足于贴牌出口,失去了在国内市场打造品牌的良机。
在今天,提到东北地板,知道的人不少,但具体到品牌,则知之甚少,在行业品牌化的今天,包括沈阳在内的东北产地板在竞争中就失去了优势。多年的地板制造和出口使东北地板的质量并不差于国内其他地方的地板,东北本地品牌目前缺少的恰恰是在国内能叫得响的品牌。如今,国内地板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而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地板厂家也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在东北以外的国内市场已开始出现东北品牌的地板,虽然已经有些晚,但并不是没有机会,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如今地板行业正值“乱世”,东北本地品牌还是有机会的,只是本地品牌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物价上涨成为抑制消费主要因素![](../../../oledit/uploadfile/200882683546474.jpg)
近年来,沈阳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高。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4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3.8%,在此期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50元,年均增长11.5%和10%。这一时期也成为沈阳地板市场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商家数量达到了1000余家,收入的增加使消费者的消费意向得到了加强,地板的市场需求一直保持旺盛,所以在2000-2005年间,虽然商家快速增加开始导致竞争的日益激烈,但经销商的经营状况也还不错。但是,进入2006年后,市场需求增幅减慢,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物价上涨,将沈阳地板市场也进入了“低迷期”。沈阳市长李英杰在今年年初接受《华晨商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2007年沈阳市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5.3%,CPI指数上涨了4.5%,通过这个数字对比,应该说物价上涨对沈阳居民的生活影响不是很大。”沈阳市物价部门也定下目标,2008年物价涨幅力急控制在4.5%以内,即2007年的上涨幅度以内,但今年仅1月份沈阳物价涨幅就已达到了6.8%,而且之后涨幅也无明显的回落,按照官方的说法,收入的上涨幅度明显高于物价涨幅,物价上涨对沈阳居民影响不是很大,虽然“不是很大”,但影响毕竟是有的。据一位经销商透露,目前沈阳的工薪阶层平均月工资为1000元左右,并不算多,物价上涨后,必须要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开支,而对于非必需品的消费肯定要加以控制,地板这种家装材料显然不是必需品,属于可用可不用的范畴,在大多数家庭的消费中不可避免地要被减少预算甚至延后消费。今年上半年,沈阳地板市场的情况证明了,物价上涨对于地板消费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地板经销商的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40%不等,甚至有一些经销商销量下降得太厉害而不得不退出了市场。据经销商反映,从去年物价明显上涨以来,已有1/3的经销商退出市场,虽然并不完全是因为物价上涨的因素所致,但不能排除这一原因。希望政府和物价部门的控制措施能够取得预期效果,那么对于改善目前沈阳地板市场的现状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oledit/uploadfile/200882683635997.jpg)
四、潜在消费市场增长缓慢,短期内难有改观
同国内其他城市类似的是,沈阳地板市场内,消费者主要有以下几种:1、新购住房装修。此类消费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结婚并装修的又占其中的一半多,这些消费者多为年轻人,在父母帮助下购买新房后再装修,因为购房已用去大笔资金,装修费用并不宽裕,地板多选购中低档品牌,这一类消费者是最重要的消费群体。2、旧房装修。此类消费者多为中年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又无力再购新房,且又想改善居住环境,所以在装修上资金相对第一种要宽裕一些,多选购中档地板。此类消费者所占比例约为1/3。3、办公和营业场所装修。多为企事业单位和商场装修,此类消费者需要的是耐磨系数高而又相对经济的产品,以中档强化复合地板为主,而且购买量一般都比较大,成为经销商重点争取的对象,此类消费约占1/4。
|